正在阅读: 郫都产业功能区:高能级产业化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下载币游app新闻APP

币游app

币游app【jyh12316.com】业界最舒心的最安全的服务,是全世界最专业的娱乐平台之一郫都区招商工作将重点研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影视文创、农商文旅、氢能制造、新经济等主导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及细分领域。

3月中旬,郫都区举行以“共筑新格局、共建经济圈”为主题的2021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营商环境3.0政策发布会。活动现场,郫都区与东方电气、深圳世强、弘讯科技等十家企业进行了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为162.45亿元。

今年,郫都区招商工作将重点研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影视文创、农商文旅、氢能制造、新经济等主导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及细分领域。确保“高质量发展攻坚年”项目在郫都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践行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绿色智慧城区的重大使命。

2020年7月,成都市高新区与郫都区就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合作共建进行签约,双方将重点推进位于郫都区规划总面积1473亩的“高新-郫都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以尽快构建功能区产业聚集和产城融合示范区。自此,郫都区在成都现代工业港、成都川菜产业园、成都影视城三大市级功能区之外,又有了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新规划加持。

近期,币游app新闻探访郫都三大产业功能区,实地感受了电子信息、影视文创、食品饮料等一批高能级产业化项目的发展现状。

成都现代工业港:做电子信息产业的配角 配套的主角

成都现代工业港(隶属于成都现代工业港功能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立于2004年11月,2018年2月获批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包括A区、B区、C区,已建成10.26平方公里工业新城。园区内共有市场主体企业1600余家,其中工业制造类近1000家。

成都现代工业港产业功能区(含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区))空间范围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现代工业港功能区占地66.8平方公里,属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涵盖郫筒街道、红光街道全域;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区)占地21.2平方公里,涵盖德源街道全域,属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功能区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通讯、氢能装备和电子信息配套装备”等主导产业,加快聚合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完善服务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区”。

范锐平书记在调研郫都区成都电子信息功能区建设座谈交流会上明确“郫都区要做好电子信息产业的配角”。郫都区立足“产业的配角、配套的主角”定位,主动协同高新区,以建立实体化运营管理公司,打造实体化载体空间为抓手,共建“一套人马”、共绘“一张蓝图”,即以“公园+”理念,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社区公园场景,支撑“人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形成了“134”产业发展定位。即1个产业链生态体系;3个重点细分产业(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先进通信);4核驱动(技术平台、人力平台、资本平台、产业平台),系统谋划了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一年成形,三年聚业,五年达产”的目标要求。

郫都区以瞄准“半小时”产业配套圈为目标,聚力构建“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生态圈配套,有效提升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整体实力,推动龙头企业配套率从2017年不足15%已提升至32%。以京东方、华为、富士康等赋能型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企业生态圈上缺什么,就招什么”的招商理念,建设招商数据库、时间表,提高招商的精准性、科学性。围绕做实关键行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同城化”,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本地化水平。按照“邻里化布局”,打造半小时产业链配套供应圈。入驻安捷诚为京东方提供OLED的配套;建设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摄像头镜片的深圳艾宇光科技西南总部生产基地,为华为MATE30、WATCH GT2提供超过30%供应量的玻璃盖板研磨成品;亚通达科技为京东方B7提供超过60%的SCF复合散热乃膜/OCA光学胶;深圳泰宇科技可为富士康提供iPAD、iPHONE生产所需100%的声学半导体材料功能件。

锚定工业港老旧园区提质增效,郫都积极探索以创新思维化解资源困境,向存量土地要效益,从挖潜增效中拓空间,走出了一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疏解”:凡不符合工业港规划导向、对园区布局影响大的低效项目及低产出产业形态,按相关政策实施关停并转,为高端产业发展、创新功能提升和生态优化提供空间。“提升”:对有升级意愿的项目予以保留,引导传统生产环节向数字化、融合化转型,小微企业向规模适度、经营规范、业态高端方向发展。在盘活低效土地方面,针对经营不善,自身难以实现转型升级,且投资意愿不强的企业,采取股权转让等市场方式进行公司兼并重组,实现项目盘活和产业转型。对资金链断裂、行业前景出现重大变故的项目通过协商、行政、司法等途径,收回闲置土地,重新招引项目。

据成都现代工业港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23宗地块提质增效工作,盘活利用土地达1342.3亩,盘活地块入驻皮姆思等60余家高新企业,工业港10.26平方公里建成区域亩均税收由不足11万元提高至近14万元。

成都川菜产业园:打造川菜发展高地  建高品质科创空间

成都川菜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是成都市重点发展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川菜园区主要发展以“郫县豆瓣”为核心的复合调味品和休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聚力建设“全球川菜中央厨房”、“中国川菜产业城”。目前,园区已聚集了新希望、天味、丹丹、有友、新加坡丰树等一批龙头及外资企业。

成都川菜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川菜产业园着力构建创新动能强盛、制造水平先进、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大力助推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建设,打造川菜产业化发展高地和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引领标杆,进一步促进川菜产业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近日,漳州兴威食品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川菜园投资约5亿元,新建“兴威食品生产加工中心项目”。该企业主要经营鱼糜制品、肉制品等速冻调理食品生产与销售一体化业务。广汉百世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拟联合四川省百世兴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在成都川菜产业园投资约2亿元,新建“百世兴花生类休闲食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四川味顶轩食品有限公司拟在郫都区川菜园区投资5亿元,新建“孔师傅复合调味品及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项目业务板块主要涉及复合调味品及肉制品加工、川菜标准化菜品等。四川岚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川菜标准化、调味品生产基地项目”,主要聚焦川菜标准化、复合调味品领域新建生产基地。

郫县豆瓣是以辣椒、蚕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前期制曲和后期发酵等工艺天然精酿而成的传统调味,制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郫县豆瓣成品质量高低。成都川菜产业园的四川省丽通食品有限公司建成郫县豆瓣行业首个数字化制曲车间,为每台曲床配备智能终端,并为14台曲床都添加了曲床盖。通过智能制曲系统自动调节制曲过程,还能实时远程监控曲床温度,并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生产决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据介绍,以前成曲酶活在600左右,数字化车间改造后成曲酶活能达到800 以上。数字化手段带来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也提升了郫县豆瓣的口感。成都川菜产业园围绕川菜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瞄准产业共性瓶颈加强技术协同,已建立了川菜产业研究院、川菜产业园创新中心、调味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共享平台,下一步将攻关发酵池自动循环补水、罐式发酵技术、川菜工业化菜品等30余项研究,提升产学研转化能力。在川菜产业园,总投资约200亿元,由绿城理想小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川菜小镇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首期将于近期开街,一个以新消费场景营造为核心的中国川蜀理想生活小镇即将呈现,“给我一天、吃遍四川”美食体验的蜀香182项目、食物冒险乐园、川剧主题酒店、川菜香料植物园、世界味觉博物馆将陆续建成。

成都川菜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川菜小镇将围绕川菜产业主链条,建成时尚美食生活体验目的地,建设创新川菜美食消费聚集区,打造面向成都人精品菜篮子和外来游客伴手礼的川字号生活馆,聚集带动原辅料种植、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消费体验、检验检测等产业发展,形成“特色城镇+专业园区+川西田园”一体推进格局,体现特色产业与人文乡愁交相辉映的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在中国川菜小镇还规划建设221亩“川菜·科创里”高品质科创空间,将重点布局“一总部三中心”(科创研发总部、推广运营中心、孵化转化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导入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功能,引进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协会联盟、技术创新、咨询机构、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创新资源,整合关联科技资源,搭建川菜调味品产业研究院、川菜学院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园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川菜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

成都影视城:拿着剧本来,带着大片走 

坐落于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的“成都影视城”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同时也是四川省影视产业“一核多级,资源共享”空间布局中一核所在地。

近期,峨媒派跨媒体艺术中心在成都影视城内拟投资1.2亿元,建设峨媒派跨媒体艺术中心,该项目包括:倚天鉴就业实习平台(人才孵化);双创电影工厂(川传师生制作、直播实训基地);双创直播盒子;西南偏南沉浸式剧本工厂。天下第一坊电视剧拍摄项目,投资1亿元,已立项50集拍摄制作,该剧集为讲述郫县豆瓣兴盛的大型年代电视连续剧。

中国的影视基地经过30余年的发展,大部分已形成影视拍摄+文化旅游的模式,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实景拍摄为主的传统影视基地也遭遇了发展瓶颈。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现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基地中,80%处于亏损状态,仅5%实现盈利。成都影视城为打破实景化拍摄用地规模大、资金投入多、重复利用率低等瓶颈,聚焦比较竞争优势与差异化发展路径,以5G+4K/8K技术为抓手,通过建设全球最大数字化单体摄影棚,抢占影片数字化摄制高地,实现了产业能级提升与土地集约利用,翻开了以数字化棚拍为主的影视摄制2.0篇章。

据介绍,成都影视城数字化摄影棚为四川省重点项目,总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面积6.2万余平米,包含全球最大单体数字化摄影棚16800平米及附属配套用房4.6万余平米。数字化摄影棚的建设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可针对不同影视作品布局相应场景;借助5G智能云平台搭建,可实现视频内容的实时传输、存储、渲染等,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围绕新建成的数字化摄影棚,成都影视城开展针对性招商工作,引入电影电视剧摄制10部,已完成了全国首部乡村振兴题材主旋律电影《战旗飘飘》制作,并取得龙标;在成都影视城进行了《藏地奇兵》试运营拍摄,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了数字化拍摄,充分证明了数字化摄影棚能满足现代电影、电视剧对影视基地的新要求,标志着成都影视城正式进入影视摄制2.0时代。

成都影视城以校地企合作作为功能区发展的引擎,是成都市园区校地企合作的典范。影视城紧紧围绕校地企三方共建,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共同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搭建高校院所+管委会+企业融合发展格局。

校地企融合发展是全面整合资源,助推影视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影视城管委会成立校地企融合发展部,形成校地企融合发展专项长效服务机制。目前已成功举办“光影位来”影视城首届大学生招聘会,搭建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桥梁,为区域内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同时也为园区企业输送更优质更具活力的高校人才,实现三方共赢,保证影视城功能区人才不断档。依托四川传媒学院举办首届大学生双创节,增强影视城创新创业活力。依托四川传媒学院小不点双创平台,对影视城优质企业、项目、学生团队进行孵化,现已实现40余家企业的孵化落地。

由影视城牵头,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十九所高校成立“影视艺术类高校联盟”;二是创新“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由影视城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机构,承担园区内政策梳理兑现,园区发展规划,行政审批服务等行政管理职能,同时成立由四川传媒学院、成都文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智慧光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成都影视硅谷集团公司作为园区建设的市场运营主体,负责园区摄影棚、演播厅等专业场馆及设备设施的运营管理、国家级超高清基地的成果转化推广等。

影视城充分调动高校、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以商招商,瞄准众多区块链领域企业,实现招引新加坡的区块链研发及产业集成联合机构“法拉第Faraday通证国际集团”,协议在成都影视城建设区块链产业园,搭建影视版权区块链交易中心,实现区块链+影视版权深度融合,为影视城内的高校、入驻企业的专利、作品版权等公司核心壁垒构建保驾护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为你推荐

下载币游app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