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市委书记定调,济南要“换颜”一新

扫一扫下载尊龙d88平台_网站新闻APP

尊龙d88平台_网站

尊龙d88平台_网站【jyh12316.com】是亚洲网游公司-尊龙d88平台_网站集团最新研发的游戏app,下载和游戏速度飞快,体验一流,用户以每年数以百万计数量增长如今,济南已连续三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桂冠,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文 | 侯春萍

从历下古城、齐州州城,最后到明清府城,济南这座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是沿着这条脉络走到今天。

如今,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兄弟城市不断发展,城市越来越大,截至2021年初,济南市常住人口突破900万,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已晋级为特大城市。

然而人口迅速增长不仅仅带来了各种红利,也慢慢开始显现出它病态的另一面。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关系疏离……这些病症并不是一时的阵痛,而是如附骨之疽,触到了城市规划的核心,也蔓延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规划专家所言:城市就像人的身体,也会生病。根治“城市病”、健康持续发展,济南展开了新的规划探索。

5月14日,在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表示:“要把满足群众需求,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城市病生成的原因多,表现形式涵盖广,“治病”就需要耐心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情况实行相应的解决方案。

疏通“血管脉络”, 打造高速泉城

路,被喻为城市的“血管”,但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城市被“血管栓塞”这一“城市病”所困扰。

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等机构共同联合发布了《2020年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全国“十大堵城”排行中,济南以延时指数达到1.560,平均车速31.79km/h,从2019年第二名“荣登”全国首位。

可见,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突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通则不痛,济南大力畅通“毛细血管”。为实现交通运输智能化、公共出行便捷化、安全监管实时化,济南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如今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2017年首批1.1万辆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在交通矛盾突出、出行需求量大的老城区、景区和商业网点周边等区域共布点600余处,方便绿色出行。

治堵,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满足长远之需。济南一改过去单一的平面交通发展思维,加快构建集地面、高架、地下、高速和高铁等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

纵然相比去年济南拥堵程度已经有所缓解,以及疫情期间济南复工率高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济南长期霸榜“堵城”的事实,时刻在给济南人民心中添堵。虽然济南拥有经十路这样的“全国第一长城市道路”,近年来在打通“断头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细数造成济南交通拥堵的三大根源,济南市精细求解,利用移动互联网数据,智能仿真交通情况,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其次,首创“逆向可变左转车道”,深挖路口的道路资源潜力,最后将治堵思路由以机动车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成了优先保障对象。

2018年7月,孙述涛市长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规范停车场投资、管理、使用、维护等各项工作,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打造畅通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中央领导着重强调了交通问题,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更换“城市大脑”,打造智慧泉城

城市病出现时,需要引起的第一重反思就是,城市是一个生活的地方,从宜居而不是围观的角度去策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

济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让城市更美好”的基本建设理念和愿景,围绕“优政、惠民、兴业”三大目标,全面提升业务数据化、数据智慧化、智慧普惠化水平,着力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如今,济南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从“中国样板”上升为“世界样本”。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智慧出自群众,成果为了群众,之前费时费力的一些生活琐事因“智慧”而简单。如今,追求高效便捷的智慧生活,已逐渐成为济南的常态。

其中,数据的资源共享,打通了各个部门,把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统一汇集到城市大脑,最终推动惠民利民场景落地。“通过智慧大脑实现与城市‘毛细血管’的贯通,实现了现代化的智慧城市治理、智慧社会治理。”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志东认为。 

济南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截至2020年8月,城市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了6亿余条数据,累计为43个市直部门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数据交换4.9亿条,服务调用7500多万次。

然而,如何接入城市大脑重点应用场景,为文旅系统解决“慢”的痛点,为停车系统解决“等”的痛点,为医疗系统解决“烦”的痛点?

根据《济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提升城市大脑基础支撑体系,构建泉城“一码通”服务平台,并有序推进“城市体检”,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有效解决各类“城市病”。

下一步济南市将全面提升智慧泉城“中国样板、世界样本”示范引领能力,将济南建设成为数字智慧生态的引领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者、数字经济和未来智慧产业的新航标,力争到2022年,成为辐射带动省会城市群,推动数字经济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智慧名城新典范和数字先锋城市。

 “换颜”一新,打造现代泉城

规划滞后、配套不足、设施老化、服务短板,随着建成年限的不断延伸,城镇和国有工矿区内的老旧住宅小区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居住质量低等问题日益凸显,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十分迫切。

2017年7月14日,济南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不仅指城市空间环境的修补、量上的拓展建新,更是指城市形象功能的优化、质上的营造提升。对此,济南有三大破题点。

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济南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主城区有钢铁、石化、水泥等产业,且以煤炭能源为主,污染物排放高。此外,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等都是恶化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大明湖时代转向拥抱黄河时代,济南东西长、南北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下,济南作为中心城市迎来了崭新机遇。济南济南,越挤越难。只有跨过黄河去,才能‘解放’全济南。

从“老旧”走向“现代”,孙立成提出要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扎实做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改造提升。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群众生活质量,让城市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既是做好城市修补、完善城市管理服务,有效化解“城市病”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泉水名片已深深植入济南基因,山泉湖河城有机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是无法复制的。济南的城市中心体系是既要“现代”,也要“泉城”。

即发展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老城所承载的城市金融商务职能也许会慢慢过渡给新城,但是它的旅游、休闲和文化职能是无可替代的。“老城可以结合文化历史做一些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未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创意产业可能会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泉城也将更有特色。”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牛长春表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如今,济南已连续三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桂冠,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而破解城市病,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把省会济南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让人“心向往之”的现代泉城,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为你推荐

下载尊龙d88平台_网站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